- 信息来源:市卫生健康委
- 发布日期:2025-01-06 16:04
- 浏览次数:
据预测1月上旬、中旬有2次降温过程,伴随春节前后人员跨区域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,提示广大居民做好健康防护同时预防流行性感冒、感染性腹泻以及心脑血管疾病。1月份我市主要健康风险提示如下:
1、呼吸道传染病
监测显示,近期我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为甲型流感、肺炎链球菌、鼻病毒、博卡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,感染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逐渐增加,甚至可能会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。
风险管理建议:
(1)加强个人卫生,勤洗手,咳嗽、打喷嚏时用手帕或衣袖内侧掩住口鼻;均衡饮食,保证睡眠,适量运动;定期打扫卫生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(2)做好流行性感冒、新冠、肺炎等疫苗的接种工作,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率。
(3)加强对学校、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性场所呼吸道疾病的监测和分析;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勤缺课登记与追踪等防控措施;出现咳嗽尤其是持续性咳嗽等症状,应密切关注、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、积极治疗,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。
2、感染性腹泻(诺如病毒)
监测显示,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。急性胃肠炎是引起秋学期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,诺如病毒是导致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性腹泻/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,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,成人患者腹泻居多。
风险管理建议:
(1)以日常预防为主,开展卫生宣传,做到“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、晒衣被”;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。
(2)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,正确烹饪食物,生冷食品应彻底煮熟后食用;对急性胃肠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规范的清扫和消毒,做好个人防护。
(3)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,做好因病缺课监测工作,发现疑似病例要居家隔离治疗,及时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,做到“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。
3、心脑血管疾病
监测显示,我市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,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。心脑血管疾病指心脏、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,一般由高脂血症、血液黏稠、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等病症引起。
风险管理建议:
(1)注意保暖,尤其是头部、耳部、手脚的保暖;日常饮食要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,避免吃油腻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适当摄入新鲜蔬果,保持大小便通畅;保证充足的睡眠;天气寒冷时,最好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的时间段,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活动。
(2)中老年人要规律测量血压、血脂以及血糖,定期体检;如果血压开始有波动、体重突然增加、活动量出现下降并气喘、出现心悸或胸闷痛、突发言语或肢体活动不协调等要及时就医。
春节将至,节日期间亲友聚餐、外出旅行等活动明显增多。人员流动增多,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增加;饮食场所、种类、规律等改变,易引发食源性疾病;春节期间,我市归国人员将逐渐增多,可能会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。因此,对上述风险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防范。
风险管理建议:
(1)旅行期间,应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、空间密闭、通风较差场所活动;外出归来,如有发热症状,及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。
(2)采购食品时,不要购买、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、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,不要直接购买和宰杀活禽;外出聚餐,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,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,尽量不要生食肉类、海(水)产品等食品。
(3)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,出国前应了解所去国家疟疾流行情况,旅居期间做好蚊虫叮咬个人防护;回国后,疑似疟疾感染,尽快主动到当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疟原虫检测,如出现周期性发冷、发热、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就诊,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出境旅居史,及时诊疗。